2025年4月23日《聊城晚報》1版
為更好了解城市閱讀生態(tài),助力“書香聊城”建設,,4月17日—21日,,《聊城晚報》、新聊城客戶端共同推出世界讀書日問卷調查,。截至4月21日24時,,累計回收有效調查問卷1000余份。調查結果顯示,,閱讀已成為受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,愛讀書、讀好書,、善讀書的良好風尚正在形成,。
4月19日,一位讀者在沐凡舍書店內看書,。宋春芳 徐波 攝
本次調查,,受訪者中男性占比63.4%,,女性占比36.6%。在年齡方面,,46—60歲群體占比最高,,達到52.7%,其次是36—45歲,,占比18.8%,。從職業(yè)分布上看,公務員,、事業(yè)單位工作人員占比最高,,為31.7%,其次是企業(yè)職員,、學生,、退休人員、自由職業(yè)者等,。在學歷方面,,本科學歷占比過半,達到53.2%,,大專學歷占比26.3%,高中及以下學歷占比12.9%,。
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受訪者的閱讀習慣與偏好,。在閱讀頻率與時間方面,68.3%的受訪者每天閱讀,,18.8%的受訪者每周閱讀3—5次,。在每周閱讀時間方面,33.3%的人超過7小時,,19.9%的人為4—6小時,,34.4%的人花費1—3小時。這表明市民閱讀熱情較高,,且有相當一部分人投入了較多時間進行閱讀,。
在閱讀方式方面,55.9%的受訪者偏好閱讀紙質書,,40.9%的人選擇電子書,,3.2%的受訪者偏好其他閱讀方式。在閱讀場所方面,,家中和工作學習場所是最常見的閱讀地點,,通勤途中和圖書館、書店次之,。
在閱讀量與書籍類型方面,,40.3%的受訪者每年閱讀超過10本書,,21.5%的人閱讀4—6本。最受歡迎的是文學小說,、歷史傳記和勵志成長類書籍,。受訪者的閱讀動機也值得關注。超七成受訪者以自我提升為閱讀目的,,其次是興趣驅動,、休閑娛樂。在書籍選擇方面,,人們最注重圖書的內容,、主題、作者知名度,,他人推薦和暢銷榜單也影響著人們的選擇,。
在如何獲取書籍方面,購買紙質書,、在線上閱讀平臺閱讀,、圖書館借閱占比較大,這說明人們獲取圖書的方式日益多元化,。目前,,我市已基本建立起線下線上、遍及城鄉(xiāng),、數量龐大的閱讀基礎設施網格體系,,有效滿足了廣大群眾的閱讀需求。人們可以自由進出聊城市圖書館等綜合公共文化空間,,免費借閱書籍,,參加作家簽售會、講座等活動,,這契合了愛書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,。
一位父親給孩子講故事。宋春芳 徐波 攝
在閱讀中遇到的困難方面,,受訪者認為時間不足是最大困難,,然后是注意力分散、書籍價格高等,。值得關注的是,,社交媒體(如微信、短視頻平臺)對閱讀的影響呈現兩極分化:46.8%的受訪者認為瀏覽社交媒體有助于激發(fā)閱讀興趣,,37.1%的人認為社交媒體占用時間過長,,減少了深度閱讀時間,社交媒體的雙刃劍效應值得關注。
讀書會是推動全民閱讀的重要力量,。近年來,,我市涌現出小水滴讀書會、沐凡舍讀書會等閱讀社會組織,。它們利用自身優(yōu)勢,,組織形式多樣、內容豐富,、多方參與的閱讀活動,,讓更多人參與閱讀、熱愛閱讀,。調查結果顯示,,26.3%的人經常參加讀書會,45.7%的人偶爾參加讀書會,。
數據顯示,,受訪者最期待的閱讀支持包括社區(qū)圖書館、共享書屋,、個性化書單推薦和免費電子書資源等,。在開放性問題中,受訪者提出了多項推廣閱讀建議,。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,,建議在社區(qū)、醫(yī)院和銀行等公共場所增設讀書角,;在活動推廣方面,,建議舉辦讀書分享會、親子閱讀活動和有獎閱讀競賽,;在政策支持方面,,建議發(fā)放購書補貼或建設“免費讀書小屋”等,。
不少受訪者還推薦了值得一讀的書籍,,包括《平凡的世界》《三體》《明朝那些事兒》等,推薦理由多聚焦于書籍的思想深度,、現實意義或情感共鳴,。
本次調查顯示,聊城市民普遍重視閱讀的價值,,除了閱讀紙質版,、電子版圖書,還會在線上閱讀平臺聽書,。隨著我市公共閱讀設施的普及,、實體書店的穩(wěn)步發(fā)展、農村書屋服務效能的提升,、豐富閱讀活動的開展,、強有力的社會倡導等,,已有更多人參與到閱讀中來,進一步推動了“書香聊城”建設,。
文/記者 侯莎莎